学习贯彻省委书记李强在部分劳模和杰出工匠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 葛玉琴
“五一”前夕,省委书记李强在部分劳模和杰出工匠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肯定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价值和重要地位,阐明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要义,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南通市总工会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努力把南通“两聚一高”新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实施“三领三创”工程,精心传承“有温度”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强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劳动模范的根本在“劳动”,核心在“模范”,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埋头实干的良好作风,是激励广大职工群众投身“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强大正能量。南通市总工会要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下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群众,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以多样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劳模宣传来引领风尚、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激发干劲,把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是优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领跑创新的引擎效应。按照“有明显标志、有固定场所、有创新团队、有完善制度、有经费来源”的“五有”要求,优化完善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机制。鼓励劳模带领职工参与技术学习、技术比武、技术革新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对照“示范引领、人才集聚、创新攻关、培育传承”标准,开展“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2017年,全市新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00家,选树“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0家。围绕技术发明、技术改造及制约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观摩、交流、研讨等横向沟通活动,实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群化发展、裂变式成长、跳跃式攀升。
二是创设劳模示范新载体,发挥劳模领路创业的标杆作用。打造劳模“网上超市”服务平台,畅通劳模网上创新创业和科技信息发布、交流、转化、共享渠道,为企业、创客等多方提供便捷、高效、优化的解决方案,以市场手段激发劳模创新创业智慧,推动创新创业要素整合。结合全市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开展劳模“领路创业”行动,组织劳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面对面讲述劳模故事、分享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技能、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劳模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劳模助力微心愿”主题活动,实施各种形式的送关爱志愿服务。
三是建立管理服务优体系,激发劳模领先创优的热情活力。探索将市管劳模服务职能下放到区,退休劳模统一实行属地化管理的新办法,确保劳模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精准安排企业退休劳模体检时间,逐步扩大劳模疗休养覆盖面,让更多基层一线劳模感受到关爱温暖。完善劳模信息年报制度,升级劳模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县(市、区)建立劳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劳模基础信息动态化管理、全覆盖服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十百千万”载体,细心雕琢“有精度”的南通制造之魂
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的先进代表。从时传祥、王进喜,到邓稼先、袁隆平,每个时期的劳模身上,都标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也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体现了实干奋斗的内在本色,又展现了创新创造的价值升华,是新时期劳模精神的核心元素。南通正处于成长的中后期和转型的初期,正在爬成长之坡、爬增长之坡,过转型之坎、过效益之坎,技术进步和创新创造是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南通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战略目标,以“聚力创新业、建功十三五”为主题,以“十百千万”竞赛为载体,组织引领全市广大职工群众争当素质优良的“尖兵”、精益求精的“大匠”、推动发展的“先锋”,把追求完美、崇尚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产品提升、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全过程,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苦干实干加巧干,使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南通发展的主动力。
一是开展十大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围绕落实南通“3+3+N”产业发展新要求,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培养企业创新发展紧缺的技能人才,培育一批“南通工匠”。从竞赛模式、覆盖工种、激励手段等方面着力,促进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培训、激励机制,拓宽职工职业发展渠道,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是开展百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劳动竞赛。围绕产业、交通和城市转型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产业技改等建设项目中,深入开展“六比一创”劳动竞赛。重点抓好城建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工程、航道建设等立功竞赛,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推动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名片工程。结合地方和行业发展特点,抓好县(市、区)、行业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形成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劳动竞赛联动开展、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开展千家企业示范性“安康杯”竞赛。利用片区服务站建设等载体手段,推动“安康杯”竞赛向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园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推进中小微企业工会劳动保护规范化建设,使劳动保护各项措施落实到班组和岗位,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职业危害发生。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为骨干力量,构建完善自下而上的群众安全监督网络。
四是开展万个班组“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将工作重点转移聚焦到非公企业和班组上来,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六个一”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以激发职工创新活力、班组(岗位)创新创效为核心,开展万个班组“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夯实企业创新转型群众基础。评选命名一批“工人先锋号”和“五一”创新能手,推动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交流、发明创造和“五小”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发挥工会组织优势,落实“三单”服务举措,用心培育“有梯度”的产业工人队伍
李强书记肯定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彰显了劳动的丰富价值,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有力地昭示我们:只有把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才能改变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面貌。当前,国家和省委各项发展战略在南通叠加,南通正处在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全面推进“两聚一高”的关键时期。要把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为现实,抓住发展的“风口”,突破转型的“关口”,根本上要靠劳动、靠创造,要靠全体劳动者、建设者的不懈追求。南通市总工会大力提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推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好适应南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是列服务“清单”。主动分析并提出产业工人需求预测,推动构建产业工人多元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确保产业工人培训数量、质量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市工人业余大学教育阵地,开办岗前操作、机械维修、节能减排等技能培训,拨出专项资金帮助提升学历,助力产业工人岗位成才。全面加强“职工书屋”建设,举办各类职工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免费带薪疗休养活动,丰富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会、站、家”一体化融合发展,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企业四级职工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对全市产业工人的服务全覆盖。
二是上权益“保单”。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鼓励支持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畅通民主监督渠道,组织产业工人代表积极参加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听证、重大事项审议,维护好产业工人的民主政治权益。开展“五一劳动法律宣传服务月”活动和劳动法律监督“清风”行动,推广使用“南通工会职工维权导航图”,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在就业、社保、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劳动经济权益。提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片区服务站功能,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隐患排查、监督检查等活动,切实维护产业工人的生命健康权益。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协调产业劳动关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产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开激励“榜单”。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优秀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和职称评定等政策创新,打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督促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入党入团、技术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劳模先进评选等方面与城镇职工享有同工同权。深化拓展全市职工创新创业周活动成果,积极搭建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创新项目的研究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和推广普及。加大对产业工人先进典型的激励和支持力度,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风尚,为职工创新团队、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环境。
——做实做强基层基础,提质创优职工服务,潜心推动“有力度”的工会改革创新
服务,是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本质要求;改革,是工运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李强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以服务职工为本,推进改革创新,真正把工会建设成职工群众有事想得起、办事找得到、有难靠得住的“职工之家”。南通市总工会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对工会改革的各项要求,立足基层现状和职工需求,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努力破解脱离职工群众和阻碍工会全面履职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工会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是着力推进改革部署。围绕增强“三性”、提升“四力”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从基层、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制定《南通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县(市、区)和市区产业(系统)工会主席、镇街工会干部代表等多个座谈会,征求意见,广纳谏言,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抓好市总工会本级改革的同时,及时指导县(市、区)总工会同步推进改革,强化指导服务基层功能,推进建立面向基层、服务职工更加直接便利的工作体系。
二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以镇街工会为龙头、区域性和村(社区)工会为衔接、企业工会为基础的“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设。以会员代表常任制为重点,抓好镇街工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好镇街工会在领导、服务基层工会中的“桥头堡”作用。探索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聘用工作,推动纳入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市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工会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园区)等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接长工会手臂、延伸工作触角。
三是着力强化服务职能。积极开展“工会在身边·贴心走帮服”活动,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推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确定“一微一站一阵一群”工作思路,完善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制度机制。坚持工会经费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原则,不断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向基层工会倾斜。市总工会本级留用经费的70%用于对区和镇街工会补助,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用资金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聚焦服务职工主责主业,推进工会事业单位公益化改革,调动各类可用资源提供项目化、订单式、普惠性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职工需求的有效契合、无缝对接。
(刊发于《江苏工运》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