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做好全总县级工会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会根据下发的全总关于全国县级工会工作调查提纲认真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情况。南通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5年至1997年上半年,以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开展了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学习山东诸城“先出售后改制”经验,分别采用增量扩股、租股结合、先售后股、零资产出售、抵贷返租等十二种改制形式,组建了18家股份有限公司,136家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48家改为股份合作企业,租赁承包、全员风险抵押等类型91家。到1997年底,全市乡及乡以上中小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62家,有限责任公司110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300多家。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1999年,以优化资本结构、实施兼并破产、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我市充分利用被列为全国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度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优胜劣汰机制加速形成。在此期间,有89家企业完成深化改革任务。其中22家实行人资分离。
第三阶段:从1999年下半年至2001年底,以股权流转、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为重点。认真总结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逐步改变公有股权一股独大和职工人人持股的状况,努力促进形成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的新格局。
第四阶段: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根据我市企业改革实际,提出了“两退一大”的工作目标,即凡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公有资本基本退出,劣势企业通过破产兼并等形式退出市场,努力培育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
通过近几年的深化改革,市属企业改革取得了“两降两增”的明显效果,即国有企业的个数逐年下降,企业中公有股权占比逐年下降;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不断增强,国有资本调控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南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比重上升。据工商统计,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已登记个体工商户26.22万户、私营企业9.77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674.52元,同比增长33.6%、41.4%、67.7%。个体工商户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保持全省第二。二是固定资产投入成倍递增,企业规模逐步增大。目前,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共有3602家,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3%。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7.1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3.95亿元,实现利税34.04亿元,利润13.20亿元,增速分别达25.7%、40.6%、50.9%和6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0.4、9.3和12.6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5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由2006年年末的59.4%提高到61.0%。三是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企业素质显著提高。已涉及电子、机械、纺织、化工、医药等众多行业,出现了向医院、学校等公用事业和中介机构发展的趋势。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增加,成长迅速,一批知名品牌成为国内外市场畅销产品。
(三)职工情况。据统计,目前县(市)区工会辖区内职工总数为109.03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4.21万人,企业职工94.82万人。2006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为21654元,2006年职工月最低工资保障为620元。
二、工会组织状况
(一)县级工会情况。南通市总工会下辖4个县级市总工会、2个县级总工会、2个区总工会,均为正科级建制,县(市)总工会一般设办公室、组织民管部、宣传教育与生产保护部、生活女工部、财务部等5-6个职能部室;参照公务员编制62人,事业编制23人,共85人,实际配备122人,均为专职干部。共有正、副主席31人,其中4个县(市)级市总工会、2个县级总工会主席为副处级干部。
(二)建立乡镇总工会试点情况。我市海安县海安镇2004年率先在全省建立首家镇总工会,到目前为止,全市建立镇总工会9家。乡镇总工会主席一般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另配1-2名副主席或专职工会干部,现9家镇总工会共有主席9名,其中专职1名;副主席12名,专职工会干部11 名。乡镇建立镇总工会后经费渠道没有改变,县级总工会适当给予倾斜。乡镇总工会一般设一部一室,最多设一室两部。
(三)建立产业(行业)工会情况。县级工会组织管理体制以乡镇属地为主,目前全市县以下设产业(行业)工会共有33个,专职工会干部20名,其中经费由县级总工会解决的21个,其余均为同级主管部门承担。驻会产业3家,建立工会委员会5家,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25家。
(四)工会组织和会员分布情况。截止2006年5月底,6县(市)2区工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17042家,工会组建率为87%。工会会员数98.97万人,入会率90.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会员13.93万人,企业85.04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64.4万人。
(五)基层工会主席专职、兼职情况。县(市)区基层工会中共有专职工会干部802名、兼职工会干部29702名,其中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的2526名。
(六)县级工会活动阵地建设情况。6县(市)2区均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6县(市)都有法律服务中心和职工学校、文化宫,共有专职人员103 名。
三、工会工作情况
近年来,南通市总在加强县(市)区工会工作中以争创省工会工作模范县(市)区为契机,抓住重点,加大力度,精心指导,强势推进,在推进县(市)区工会工作途径、方法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认识提高,党政重视,县级工会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省总近年来为推进县级工会建设,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工会工作“十强县”争创活动,2005年开始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工会工作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市总对“十强县”、“模范工会”争创活动十分重视,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工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工会外部环境更为优化。
一是党政重视支持工会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创模活动的开展,各级党政对工会工作重视支持程度普遍有新的提高,较好地形成良性工作机制。每年同级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已形成制度。海安县委今年第一个常委会就是集体学习省委30号文件,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工会工作。崇川区委2006年一年中三次召开工会工作专题会议,推进工会工作。如东、通州、海安、崇川县(市)区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如东、通州、崇川等县(市)委专题召开了工会工作会议。海门市委2006年召开了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启动大会。“党建带工建”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各地都能把工会工作列入同级党委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同步考核。崇川区每年召开“党建带工建”工作会议。启东市建立了市、镇“党建带工建”工作领导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建立了50个“党建带工建”示范点。政府与工会普遍建立了联系制度,每年都正常召开联席会议。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下发文件等形式,帮助工会协调解决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建设、落实劳模待遇、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安全生产等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工会源头参与渠道进一步畅通。县(市)区工会通过与人大、政协建立联系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在“两会”上积极建议,发表提案等形式拓展源头参与维权领域,反映职工的利益诉求。如东县人大每年把联系制度列入县人代会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县委发文将视察《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作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如东县的做法被南通市委作为南通的“全国第一”收入《第一南通》一书。海安、海门、崇川等地加大人大开展《工会法》、《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检查、视察力度。通州市总去年在“两会”上“加强私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4个议案和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
三是工会干部配备进一步优化。各地党委十分重视县级工会班子选配,做到选优配强,我市率先在在全省实现6县(市)总工会主席全部按副处级高配。同时,十分重视乡镇工会专职干部配备。海安县乡镇(系统)工会都按照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专职工会主席,或由分管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并配备专职副主席。全县15个镇、开发区配备工会主席岗位15人(均由同级副职兼任),专职工会副主席岗位22人(均为公务员性质)。企业中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实行交叉任职“一肩挑”。在近期完成的镇党委换届中,全县涉及工会干部23名,21人得到了提拔使用。各级党委支持工会干部协管,如皋市委组织部和工会在乡镇工会换届过程中对全市各镇和开发区工会班子逐一共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进行调整选配工会主席。
(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重点难点工作得到进一步突破
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工会抓住借助创模活动的推进力,突破了一些重点难点工作。
一是突破了 “农民工”入会难点,提高了工会组建率。工会组建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各地在创模活动中抓住解决“农民工”入会问题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工会组建和农民工入会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工会组建率。如东县组建了劳务公司工会,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劳务公司工会组建和吸收劳务工入会工作的意见》,全县劳务工入会率达95.2%。海安、通州通过“党建带工建”,推动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吸收农民工入会。崇川区通过劳务公司工会、物业公司工会、五小行业工会、餐饮行业等形式,吸收进城农民工入会,对外来农民工采取集中入会办法。海门市总每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工会组建月”活动,2006年利用建筑企业农民工集中外出的有利时机,采取集中入会的办法,短时间内吸收了近2万名农民工入会。如皋市今年上半年组织建会百日竞赛活动。
二是突破了“非公企业职代会”难点,提高工会履行职能的民主管理参与力。县(市)区工会加强建章立制,结合制订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试行办法,规范运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对非公企业职代会工作考核力度。规定25人以上的企业均要建立职代会制度,并实行目标考核,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海安县建立职代会人大代表督查制度,全县14个镇人大分别组织代表对所属区域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以及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进行督查,发现部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崇川区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大力实施职代会标准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有标准、有考核,动态升降、分级管理的职代会质量评估体系。如东县下发了《如东县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运行规程》、《村(居)区域职工代表大会操作指南》,并通过召开村域职代会现场观摩会进行推进。
三是突破了“工资协商”难点,提高了工会履行职能的维权力。各地借助政府力量,召开工资协商推进会议、观摩会议、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等形式强势推进工资协商。通州市成立了工资协商指导组,层层培训工资协商员队伍5600余人,聘请了124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50名督查员。海安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各镇和有关部门及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双日”报告制,每隔一天各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进展情况;作出规定,对符合条件应建不建的企业,取消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评先评优资格。在县总的建议下,把工资集协商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决议。海门市在全市7个行业和所有乡镇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百人以上工资集体协商面达100%。崇川区通过在人大、政协会议提案,召开重点企业老板、员工代表座谈会,大力开展和谐企业评选活动,推进工资协商工作。如皋市政府专门出台工资集体协商意见,召开推进大会,与镇、开发区分管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
四是突破了“工会独立建帐”难点,提高了工会履行职能的保障力。各级工会在加强工会经费收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财务管理和审查监督工作,在基层工会普遍开展了以独立建账为重点的“四有五好”财务竞赛活动,规范工会经费收、管、用秩序。海安县对50人以上的工会未开设工会独立账户的,一律不开具专用收据,凡没有专用收据的企业一律不得税前列支。如东县丰利镇工会通过以审促缴,以查促拨,促使全镇基层工会经费60%部分全部划拨到位。海门市出台了《关于规范乡镇(开发区)工会委员会财务管理的通知》,实行“四统一、六规范”,全面推行了会计电算化。
(三)突出基层,打牢基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
近年来,各地立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准确把握工作要求,提高规范化建设程度。
一是基层组织建立进一步完善。各地抓好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的同时,抓好已建工会组织网络的健全和完善。如东县针对67%的企业聚集在村域,企业规模小、职工多为“半工半农型”且流性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村工会联合会,全县29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工会联合会。通州对207家村工会联合会中有10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独立成立了工会组织,对537家到期基层工会进行集中统一换届。海安也成立首家村级工会联合会。崇川区结合村(社区)居委的换届改选,对全区47个村(社区)工会全部换届改选。
二是基层工会建设进一步规范。各地在基层工会普遍抓贯彻《企业工作条例》为契机,规范基础工作。海门市开展了贯彻《条例》打造活力企业工会“六大行动”,在此基础上,今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企业工会建设年”活动,出台了海门市“企业工会建设年”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海安县坚持按照“有牌子、有印章、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经费”七个“有”标准来推进全县基层工会规范建设。崇川区通过“达标创模”活动推动,全区基层工会职工之家新增活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新添各种书籍18000多册;80%以上的基层工会设有乒乓球室、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阵地。基层工会普遍建立会员评家机制,广泛开展“会员评议工会,下级工会评议上级工会”为主要内容的“双评”活动。海门市探索“四位一体”评家机制,出台了“四位一体”的评家活动意见,分别由职工、行政、上级工会和社会各界参加评议。
三是基层工会推进进一步平衡。由于省总创模检查活动严格采取抽签办法,各地对基层工会统一高标准、严要求。港闸区从创模一开始就要求所有基层工会参加“达标创模”活动,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踏踏实实,精心准备,确保面上经得起查,点上经得起看。海安县总对基层重点、难点工作的推进,每隔一段时间,都组织开展“全面看,促平衡”活动,重点检查各项难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对“掉队”的单位及时督促和指导。
(四)服务发展,办好实事,工会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各级工会服务中心意识、服从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职工群众在创模活动中得到实惠。通州市全市1800多家基层工会以万人劳动竞赛活动为裁体,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参加职工达到86000多人。如东县组织278个单位2万多职工参与创新工程活动。崇川区结合城区特点组织开展“万名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餐厅服务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劳动保护合格示范工会活动,积极推行“监控法”。海安县总与全县各镇系统工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12项责任,继续大力度组织实施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培训职工2.5万多人。
通过近年县(市)区模范工会创建活动,基层工会的维权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加强,职工群众在创模活动中得到实惠。各地工会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救助政策,崇川区出台了“关于将困难救助拨款列入区财政预算”的决定,政府每年财政投入15万元。经过区工会推动,2006年,全区对近4000名困难、破产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解决了医保等实际问题。如东县出台了“特困职工帮扶救助机制暂行办法”,让特困职工可享受18条优惠政策,落实了企业市以上离退休劳模和农业劳模的荣誉奖津贴待遇。海安县联合九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海安县特困职工帮扶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配套政策,及时为农民工解决13起拖欠工资案件。通州市总牵头成立“企业家扶贫济困基金会,全市有69家企业加家加入基金会组织,现场捐款222.45万元,扶助困难职工从往年500多户上升到1780户。海门市在全市劳模中开展了“连手结对帮扶,连心共谋发展”的双连工程。
(五)转变作风,锻炼队伍,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港闸区为确保基层达标创模工作卓有成效,区总工会建立 了各乡、街道(开发区)联系制度,每两个人挂钩一个乡,做到三个到位:一要人员到位,联系人无特殊情况必须到联系点上班,深入基层工会现场办公;二要工作到位,根据“达标创模”要求,逐条进行梳理,指导基层工会健全台帐,确保台帐资料完备。三要督查到位。要求各基层工会实事求是地对照评分表,时时进行自评,不断找出差距,及早纠正解决。
二是强化基层工会学习培训机制。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建立了“县、乡镇(系统)和基层企业工会”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体系,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乡镇、系统工会年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构建了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大多数县(市)区建立了培训责任考核机制、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工会干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培训实效性不断增强,通过有重点地组织举办专题辅导班等,对基层工会干部就职工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工会劳动保护、女职工权益保障多个方面工作展开培训活动,并专门邀请上级工会和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辅导,拓展了基层工会干部的眼界和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根据上级分别对《工会法》、“一办法五条例”、《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进行了全面普训。如皋市专题举办“一办法五条例”培训班20期,参训人数达2000人次。
三是强化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意识。海安县总进一步强化职工信访接待工作,实行了主席信访接待日,进镇入企走访等制度,推行信访、咨询、代理“三位一体”的工会信访工作模式。如东县从主席到部长,每个县总常委都有自己的“责任区”,有联系指导的片、面、点,每月有10个以上工作日在基层搞调研、抓典型,为基层排忧解难。启东市建立了工会干部联系制度,市总每个机关干部、每个委员都要联系一定数量的基层和职工。
四、县级工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急剧变化,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数量逐步减少,民营、私营企业大幅度增加,这些企业中劳资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各类矛盾凸现,县级工会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和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二是随着乡镇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工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多数乡镇工会建设没有到位,有的没有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有的没有合适的办公及活动场所,乡镇工会主席大多由乡镇党政领导兼任,难以独立自主地组织工会的活动。对此,县级工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目前县级工会的编制核定和人员配置与市场经济下工会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与有关文件规定不相符合。1978年9月,全总党组再次请示中央,中央批准继续执行《关于工会专区办事处和县工会编制问题的通知》规定:县级工会职工人数5000人以下,人员编制4人以下;职工5000到10000人,人员编制5-6人;职工10000人以上,每增加5000人增加人员编制1名。目前,我市六县的职工均已超10万,其中海安14.1万,如皋22万,如东11.3万,通州17万,海门15.8万,启东13万。市区三区的职工人数也因经济发展及市属改制企业属地管理而大幅度增加。崇川区职工已达12万,港闸区职工6万,开发区职工5.5万。按照全总的方案,6个县的工会工作人员编制应分别为:海安32人,如皋48人,如东26人,通州38人,海门34人,启东30人。而目前我市6县(市)工会的人员编制均在8-10人,即使经过两次机构改革精简25%,也已大大超过现有人员编制。况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面临的工作形势和任务都很严峻和繁重,现在的县工会编制核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适应工作的。同时由于乡镇(街道)工会人员编制也紧缺,县级工会的干部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企业。
四是县级工会干部在自身思想观念、整体素质方面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中肯的分析等等。
五、加强县(市)级工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依靠党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市工会的领导,把工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定期听取工会的汇报、研究工会的工作,为工会“指路子、交担子,解扣子”;要协助工会切实保障工会干部合法权益,为敢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敢于说真话、讲实情、办实事的工会干部撑腰打气,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制定有关制度、措施和办法,保证工会工作有效开展,逐步形成市委加强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有效机制。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服务、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帮助基层工会解决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工会工作内容多,任务重,县级工会要及时指导他们,把握工会工作大方向。县级工会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基层中去,围绕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理论政策研究,对基层工会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基层工会干部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有的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决,有的解决不了,这就需要市工会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协管力度,为他们撑腰说话,帮助基层工会干部解决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是适当增加县级工会人员力量,强化乡镇工会中间力量。虽然从政府机构改革宏观形势看,机关机构人员编制趋紧势在必然,但是不能将工会领导机关简单等同于政府机构作人员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客观上是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但工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工会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担负的职责越来越繁重,为此建议全总应协调相关部门,对县级工会和乡镇工会人员编制出台新的规定,考虑到县级工会和乡镇工会目前承担的任务,应适当增加县级工会和乡镇工会人员编制,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是强化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随着改革的深入,工会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因此,从县(市)到乡镇、系统及基层工会干部都面临着尽快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大工会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势在必行。县级工会干部,首先要带头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培训。同时,县级工会要制定好乡镇及基层专兼职工会干部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针对工会干部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办法,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从工作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学习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是建立健全县级工会维权工作机制。县级工会要代表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维护运行机制。一是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内容,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二是以职代会制度为突破口,建立企业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三是以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建立保障困难职工群体利益以及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作机制;四是坚持开门办会,整合社会力量,在同级党委领导下,逐步健全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法律法规监督保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