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在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磨球车间内,季世平正拿着一颗小球仔细端详。身边的磨球机隆隆作响,一颗颗圆滚滚的小钢球从加工磨具中有序地进入导板内,又缓缓滚入料盘中,重复循环,等这台磨球机正常运转以后,又对另一台磨球机进行调试……
51岁的季世平,是磨球车间一名优秀的带班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一有空闲,别人忙着休息,他却忙着钻研工作中的难点和解决窍门。
钢球的生产加工需要经历冲球、光球、热处理、磨球、初研、精研等多个工序。早年间在冲球车间工作时,季世平发现,冲球工序使用的切刀只有一面开口,刀片磨损就要换新的,季世平便开始茶饭不思地琢磨这个问题。“如果把一面开口改成两面开口,不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了吗?”说干就干,季世平着手改进切刀设备,没想到一举成功。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尝试,季世平在工作中便开始处处留心,处处创新。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工序,磨球工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钢球表面精度、几何精度要求颇高。转到磨球车间岗位后,季世平又开始琢磨着怎样调校机器的精密性。
“在生产过程中,金刚石修整器使用时间长了,两个接触面磨损出现凹坑,会影响钢球的精度。”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季世平突发奇想,“如果把修整器拆下来,用磨床磨平两个接触面,旧的修整器不就又可以继续使用了吗?”凭借自身丰富的机械基础经验和一个个小小的想法,不仅使产品精度、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而且让磨球机配件的使用和后期的维护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在一次又一次的奇思妙想中,季世平挑战了很多不可能。每次公司技改,他都积极参与,带头接受挑战。他的想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的证实,为公司无异音钢球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结合各类现场故障处理的方式和经验,季世平还总结和指导了磨球问题解决手册,供同事们查阅和学习。
“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你,你会不断向上、不断努力,根本停不下脚步。”30出头的王军是季世平的徒弟,他眼里的师父是个极具感染力的人。近些年,只要磨球车间来新人,基本都是季世平手把手指导。
季世平的妻子李建玲也在力星钢球工作。“双职工”家庭有欢笑,也有泪水。“虽然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但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许多。”如今,看到孩子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季世平笑言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技术。
追求技术、专研技术,季世平是个典型的技术控。就在不久前,季世平参与调试了磨球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在改善车间环境的同时,大幅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翻开季世平的成长历程,闪耀着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入职26年,多次被评为公司劳模;2014年,获评如皋市劳动模范;2020年,获评南通市劳动模范;2023年,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谈及荣誉,一抹羞涩的笑容挂在季世平脸庞:“我们一线劳动者就跟钢球一样,或许存在感不高,但承担的责任却很重要,只有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才能高质量地坚守好生产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