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18年05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保障 > 困难救助
关于做好2014年度市区特困职工申报审核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4-03-24

通工办〔2014〕41号

各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工会,市总直属基层工会:

    为进一步做好市区特困职工帮扶救助工作,切实帮助和解决特困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经研究,决定对2014年度市区特困职工进行申报、审核、认定和建档。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特困职工的申报范围及条件

    (一)   申报范围

    凡在市区(指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已建工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在职困难职工向所在单位工会申报,未独立建工会单位的在职职工和原市属企业改制后已办理定补〈保养〉、续保〈协保〉手续的困难人员可向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工会提出申报。申报的困难职工须具有本市(包括五县市和通州区)户籍。

    (二)申报条件

    困难职工申报特困职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家庭今年的人均月收入低于650元(含);

    2.具有下列特殊困难情形之一:

    (1)职工本人或配偶、子女患有癌症、尿毒症、白血病及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

    (2)夫妇双方均为原市属改制企业的定补(保养)或协保(续保)人员,且其中一人因病或因残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夫妇双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三年难以再就业的;

    (3)丧偶或离异后未再婚的单亲职工独自抚养在校子女上学的;

    (4)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非独生子女家庭供养两个以上(含)子女上学的。

    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可放宽到780元:①独身且患有重大疾病的;②家庭成员中有两人同时患重大疾病的;③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重大疾病且子女在上高中及以上的。

    已享受市区居民“低保”待遇的困难职工家庭,不得重复申报特困职工。

    二、家庭成员的认定及人均月收入的计算方法

    (一)家庭成员的认定

    特困职工的家庭成员必须是与申报人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即在同一本户口簿上记载的家庭成员(包括户口已迁出本市,但仍在外地大、中专院校就读的未婚子女)。

    (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计算方法

    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指家庭月收入总数与家庭户籍成员人数之比(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月收入总数/家庭户籍成员人数)。家庭月收入总数包括以下几项:

    1.职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工资(包括加班工资、再就业获得的工资或劳务收入、病假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项工资性收入;

    2.职工本人及其职工家庭成员的失业救济金、下岗或内退生活费、疾病救济费、退休养老金、失地农民养老金;

    3.职工家庭获得的其他经济收入,包括:出租房屋的租金、遗属定期补助金、从事个体经营的营业收入、打工收入等各种劳务报酬以及离异的单亲家庭中子女的生活费等,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和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4.农村户口的职工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的收入以及每年从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分红等。如计算有困难的,按每人每月530元收入计算。

    三、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核程序及要求

    (一)申报程序及要求:

    1.首次申报特困职工的,须由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报。夫妻双方如均系在职职工的,由户主一方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报,不得在双方单位同时申报;家庭成员中如一方为在职职工、另一方为非职工身份的,由在职职工一方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报;如双方均为定补〈保养〉、续保〈协保〉人员且未实现再就业的,由户主向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工会提出申报。

    2.申报人必须全面认真、如实准确地填写附件2《南通市2014年度特困职工申报请表》(一式三份),对申报表中所列各项内容(尤其是收入情况、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街道、社区>和手机号码等)不得不填或漏填;

    3.根据对特困职工实行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凡持有市总工会2013年前(含)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老特困职工,由基层工会按照今年的申报条件,负责对其先进行初审,经初审符合今年申报条件的,仍须重新填写《南通市2014年度特困职工申报表》,并将其《特困职工证》收齐上交以备年检盖章,否则作放弃申报处理。

    4.申报人在向基层工会提交申报表时还须同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今年1-3月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工资表复印件(单位拖欠工资的,提供上年第四季度的工资表);

    (2)家庭户口簿全套(含首页和正页)复印件;

    (3)申报人需提交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和与本人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家庭成员的二代身份证复印件(其中今年首次提出申报者需提交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复印件两份);

    (4)本人及其户口在南通市区的配偶、子女和与本人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家庭成员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的社会保障卡复印件(如职工配偶、子女和与本人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家庭成员户口在县区的,暂不提供社会保障卡复印件);

    (5)申报人或其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必须提供就诊医院出具的近期病情证明原件;

    (6)申报人系离异且未再婚的职工,独自抚养在校子女上学的,需附离婚证和离婚判决书(调解书或协议书)的复印件;

    (7)申报人如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除双胞胎外),需提供职工所在单位或家庭所在地的乡(镇)、街办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计生政策的证明。

    (二)审核程序及要求

    1.基层工会初审程序

    (1)申报人将按要求填写的申报表,先交本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工会进行初审(如配偶无工作单位,在本人单位工会审核后,还应到家庭住地所在的社区工会对配偶的情况进行审核;如夫妇双方均为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管理的定补〈保养〉、续保〈协保〉的人员,需到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进行审核盖章);

    (2)基层工会要对照今年的申报条件,负责对申报人填写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致困原因、是否已经纳入低保、联系电话以及申报人在申报表上漏填的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补填有关内容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4月4日前上报。

    2.各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工会复审程序

    各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工会对基层工会上报的特困职工申报表及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要认真负责地做好以下复审工作:

    (1)查看申报人填写的申报表上是否有漏填项目(如有未填项,请立即退回补填);

    (2)通过街道或区民政部门对申报人是否已进入当地城乡低保进行复核(如申报者已进入了城乡低保,请将申报人的材料留本级工会建立低保职工档案);

    (3)复查申报人必须提交的证明材料是否齐全且符合要求;

    (4)组织人员对本地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今年申报特困职工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收入、住房和特殊困难等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复核,对确认符合条件者在其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工会公章并统一填报《南通市2014年申报特困职工人员花名册》(见附件1)。《南通市2014年申报特困职工人员花名册》可在南通工会网站http://www.ntzgh.org下载。

    (5)将本地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申报特困职工人员的花名册的电子文本发送至信箱:ntsbzb@126.com,并将特困职工的申报表、本人及家庭成员工资表、病情证明原件、户口簿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多子女家庭的计生证明、离异且未再婚家庭的离婚证和离婚判决书(调解书或协议书)复印件及其他必须提供的证明材料,于4月18日前报送市总生活保障部(材料不齐全或申报表上有漏填的一律退回),逾期不再受理申报。

    市总各直属基层工会要按本通知要求对各自申报的特困职工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调查初审,于4月4日前上报市总直属工会工作部;各直属基层工会上报的申报特困职工材料的调查核实、复审工作,由市总直属工会工作部负责扎口,于4月18日前完成。

    3.市总审定、公示及批准发证程序

    市总生活保障部对各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和市总直属单位工会上报的特困职工申报材料,将在严格按条件复审的基础上,下发特困职工公示名单到申报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市总生活保障部将对其公示情况进行抽查),南通工会网同时进行网上公示,对公示无异议和举报事实不成立的符合特困职工条件的申报人予以批准和发证,对公示中被举报并经查实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将不予发证或取消其特困职工的资格及待遇。对各区、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工会今年上报的申报特困职工人员中材料不全者,市总将不再通知补报材料,也不予批准发证。

    四、工作要求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级工会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核工作。要本着对特困职工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调查摸底,严把申报审核关。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做到不虚报瞒报、不漏报错报,把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全部纳入到工会帮扶救助范围,实行动态管理。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监督。同时,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区最低生活保障线530元/人.月的困难职工,要及时指导其到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申请办理低保,并帮助做好与当地民政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附件:

    1.南通市2014年申报特困职工人员花名册

    2.南通市2014年度特困职工申报表

南通市总工会

2014年3月18日

抄送:省总工会保障部,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南通市总工会办公室               2014年3月19日印发